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护理天地 > 护理动态护理动态
颈部肩上肢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19-11-11 02:54:59 阅读次数:3111

 

一、膈神经阻滞术

【适应证】

(1)顽固性呃逆。
(2)手术刺激所致反射性膈肌痉挛。
(3)手术需要膈肌活动暂时固定时(肝穿刺、胆管造影和胸腔手术等)也可采用。
(4)膈神经阻滞可使膈肌松弛,对膈疝患者可缓解症状,甚至可使疝内容物回纳腹腔。
(5)膈神经痛治疗。

【禁忌证】

(1)呼吸功能不全或有严重肺部疾患者。
(2)严禁双侧同时阻滞。
(3)局部解剖不清或气管明显移位、受压者。

【操作方法】

(1)体位:患者去枕仰卧位,头转向对侧。
(2)体表定位:先令患者抬头,使胸锁乳突肌显露清楚,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距锁骨2.5~3cm处为进针点,作好标记,于此点外侧后面可触及前斜角肌。
(3)戴无菌手套,常规皮肤消毒,在穿刺标记处作局麻皮丘。
(4)采用4~5cm长,7号穿刺针。
(5)穿刺时术者用左手拇指、示指捏起胸锁乳突肌,右手持穿刺针经皮丘沿胸锁乳突肌和前斜角肌的肌间沟平行、缓慢进针,在胸锁乳突肌下面向后内方向刺深度约2.5~3cm,出现刺破浅筋膜的感觉,同时可有阻力消失即可,不用刻意寻找异常感。
(6)回吸无血、无气和脑脊液,即可注入1%利多卡因8~10ml或0.25%布比卡因6~8ml。
(7)应用神经定位刺激器进行阻滞时,当穿刺针进至膈神经附近(针尖接近膈神经)时,可诱发穿刺侧膈肌抽动,表明穿刺成功,即可注药。

【注意事项】

(1)注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2)不宜穿刺过深或用药量过大,否则可能导致暂时性喉返神经、颈交感神经阻滞而出现声音嘶哑或Horner's征。
(3)防止穿刺过深损伤食管或气管。
(4)穿刺偏下、进针过深易致胸膜顶、肺尖损伤出现气胸、血胸。
(5)注药前应反复回吸,防止误入血管,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


 

二、颈椎椎间孔神经阻滞术

【适应证】

(1)颈(2~4)神经阻滞用于颈部手术麻醉。
(2)颈2神经阻滞用于治疗颈源性头痛。
(3)颈(4~7)神经阻滞用于治疗颈椎病、颈部根性神经痛、颈椎关节病、肩臂综合征及肩周炎。
(4)颈部外伤后疼痛及颈、上胸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5)在影像显示器或神经定位刺激器下,用甾体抗炎药或神经损毁药进行颈神经根阻滞,可治疗相应神经支配区的顽固性根性痛或癌性疼痛。

【禁忌证】

(1)颈部畸形。
(2)颈部巨大肿物。
(3)气管受压移位。
(4)局部皮肤及软组织炎性病变或结核。

【操作方法】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肩下可酌垫薄枕),头转向健侧。
(2)体表定位:先令患者抬头,摸清胸锁乳突肌位置,于胸锁乳突肌后缘画一线。通常以颈椎横突位置来反映颈脊神经的体表标志。用手指按压可触摸到横突,同时患者可有酸胀感。
①2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下1cm、后1cm处,相当于下颌角水平。
②颈3横突:颈2横突与颈4横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连线中点处,相当于舌骨水平或颈2横突下方2cm处。
③颈4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相交点上1cm左右处,相当甲状软骨上缘。
④颈5横突:颈4横突与颈6横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连线中点。
⑤颈6横突:为颈椎中最为明显、最易扪及的横突,紧靠锁骨上方,相当环状软骨水平。
依上述横突位置确定拟阻滞的椎间孔,并画上标志。
(3)戴无菌手套,常规皮肤消毒,并于拟阻滞的标志位置作局麻皮丘。
(4)采用长5cm、7号穿刺针。
(5)穿刺时用左手固定好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在颈部侧面与皮肤垂直进针,直至触及横突后结节,即最接近皮肤的骨性标记。一般进针2~3cm。此时患者多有酸胀感觉,稍将针退出2~3mm,再沿颈椎后结节向前呈15°~30°角缓慢进针5mm,如接近或刺中神经根时可出现异感。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即可注入药物。临床应用表明,即使未出现异感也可以注药,增大药量可扩展至上下两个椎间孔的阻滞效果。
(6)↓2横突位置较深(3~4cm),遇肥胖患者进针可能更深,但均以手感刺中横突后结节为准。
(7)药物及剂量;欲行手术麻醉时每点注射2%利多卡因4~6ml或0.5%布比卡因3~5ml。用于疼痛治疗,每点可注射0.5%利多卡因4~6ml。根据病情需要可酌情加入地塞米松2~3mg,维生素B↓(12) 100~ 200μg。

【注意事项】

(1)注药前要反复回吸,无血液时方可注药,防止局麻药物毒性反应。另外,颈部血管丰富,局麻药物吸收较快,故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一旦出现神志异常,应立即终止注药,并给予对症紧急处理。
(2)如进针过深、偏于内侧或药量过大,容易造成喉返神经麻痹,出现声音嘶哑、失音或呼吸困难,颈交感神经受阻滞时可出现霍纳征。
(3)膈神经麻痹:膈神经主要由颈,神经组成,同时也接受颈↓3和颈↓5脊神经部分纤维,因此施行颈椎间孔神经阻滞时,常可累及膈神经,使其活动度降低,严重时呼吸困难、胸闷,甚至出现轻度发绀,双侧阻滞时症状更为明显。应及时给氧、辅助呼吸、增强肋间肌活动,以维持足够的通气量。
(4)操作中注意进针方向,避免自下而上或与椎间孔平行穿刺,防止进针过深等,以免误入蛛网膜下隙或硬膜外隙造成全脊麻等极为严重的并发症。严格执行注药前反复回抽、无脑脊液后方可注药的原则。
(5)颈部血管丰富,穿刺过深或位置不准确、操作粗暴均可致血管损伤,引发出血、血肿。损伤椎动脉,有时还会出现眩晕症状,血肿形成会压迫颈动脉、颈静脉、气管等组织。
(6)术中出现心动过速多由肾上腺素的吸收或迷走神经阻滞所致,故阻滞前应少用或不用阿托品,对精神紧张者可适当予以镇静剂。


 

三、颈椎椎旁神经阻滞

【适应证】

(1)上颈段阻滞用于治疗颈源性头痛。
(2)中、下段阻滞用于治疗颈肩痛和上肢根性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应用神经损毁药物治疗顽固性神经痛、椎骨转移癌性痛。
(4)用于臂丛神经分布区手术麻醉、腋部肿物切除、改良式乳房肿物根治术和上胸部手术辅助麻醉及术后镇痛。

【禁忌证】

(1)禁忌双侧同时阻滞。
(2)颈部畸形、结核、炎症。
(3)颈部巨大肿物。
(4)气管受压移位。

【操作方法】

1.颈后入路法
(1)体位:取俯卧位、胸下垫一薄枕,颈部前屈。
(2)体表定位:确定要阻滞颈神经之相应颈椎棘突,在其旁开3cm(距中线旁3cm)为穿刺点,画好标记。
(3)常规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穿刺点局麻皮丘。
(4)采用长10cm、7号腰穿针。
(5)双手持针从皮丘处垂直刺入皮肤,然后取稍斜向中线方向进针,直至触及骨样物,即为颈椎椎板后侧,将事先套在针体上的深度标记物移至距皮肤1cm处。
将针退至皮下,改针尖稍向外进针,沿第一次触及椎板外缘,继续缓慢进针,直至标记物触及皮肤。拔出针芯,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注入空气会有阻力消失,表明针尖进入颈椎椎旁间隙。
(6)针尖一旦刺入椎旁间隙,注入空气立即出现阻力消失感,此间隙在颈部互相连通,可使药液扩散至相邻的神经节段。
(7)药物及用量:治疗用药配方为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2) 500~1000μg,地塞米松5~10mg或曲安奈德40mg加水至15ml。每节段注3~4ml或一个节段注射8~10ml,隔5d 1次。
2.颈侧入路法
(1)体位:仰卧位、头转向健侧,肩下垫一薄枕以突出颈椎。
(2)体表定位:先确定颈↓(3~7)之横突,遇肥胖或不易触及横突患者时,可在乳突和颈↓6横突之间画一线,在此线后0.5cm再画一条平行直线,由于颈:横突不易触及,常位于第二条线的乳突尖下方1. 5cm左右,以每个横突依此向尾侧移动约1. 5cm左右即为各椎旁阻滞进针点,画好标记,遇身材高大或颈部过长患者相邻横突间距可相应增大。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标记处做局麻皮丘。
(4)采用长5cm、7号穿刺针。
(5)穿刺时先摸清穿刺部位横突后用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刺入皮肤后取稍斜向尾侧进针,一般进针2.5~3cm即可触及横突后结节或引出异感,回吸无血、无气、无脑脊液后即可注射局麻药3~5ml。(6)应特别注意穿刺针不要过深,防止刺入椎动脉。

【注意事项】

(1)一定要回吸无血、无脑脊液后方可注药。如误将药物误注入蛛网膜下隙可出现全脊麻。如将药物误注入椎动脉,可使药物迅速到达脑干引起意识丧失。
(2)颈部椎旁阻滞后入路法较侧入路法安全,只要保持穿刺针沿椎板外缘垂直穿刺不会损伤椎动脉。侧入路进针不宜过深(进针深度不能超过横突),应警惕误入椎动脉及阻滞膈神经。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