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科研动态科研动态
不要胡乱松解肌肉,拉扯筋膜!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20-01-02 02:48:39 阅读次数:1889
76年小针刀诞生,通过数十年的推广运用,治疗病种从简单的几种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如狭窄性腱鞘炎、网球肘等,到绝大部分临床中难治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再到内外妇儿科杂病。针刀的治疗范围越来越广泛,病种越来越繁杂。对同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早期发病的针刀治疗模式,中期发病的治疗模式,晚期发病的治疗模式。从单纯针刀治疗,到配合中西药物,手法理疗,从小治疗到大治疗,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适应于不同阶段患者的治疗需求。由此,也引发了实用治疗工具的多样化改良,如刃针、钳针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临床操作的实用性。随着针具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新的诊疗理念、新的操作方法。我们知道,不同的理论指导,需要不同的治疗手段配合,针刀结合中西疗法如水针疗法、埋线疗法、激光疗法,形成了十分鲜明的治疗特色,如水针刀疗法、激光针刀疗法、埋线针刀疗法等。

很多人欣赏支持这样的发展与改革,也有很多人反对这种结合与变异。于是在针刀医学队伍里,分出了界限分明的几组,有主张轻治疗的,更接近于针刺疗法的操作,有主张中治疗的,更接近于外科手术疗法,有的倾向于中医,有的倾向于西医。在针刀学术方面,出现了空前的大争论。甚至为谁是正宗很是较劲。这几股力量都立足于临床,都有自己的市场,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也各自提出了新的概念,在诊治方法上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

正所谓“百家针刀,百家争鸣”,但是好的现象却着实让很多针刀新手蒙圈了,到底该学习水的思想?为什么老师操作都是各个效果好,到自己了,却是效果一般?甚至很多人操作针刀都是咔咔的,有种“行云流水”的感觉,但是病人疗效确实“收获甚微”;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东西,针刀实际上是在“扶正至中”(柳百智教授),而从学习角度来说,明理太重要了,“理明、法同、器异”是疼痛临床的核心!


不少针刀学员曾向老师提问过“怎么松筋膜最好、怎么松肌肉最快?”。

思路的破冰

其实这个问题透露了很多从业者在看病的逻辑上出现的问题,对肌肉筋膜这些软组织进行治疗的目的不是不择手段的让它们松,而是如何让患者这个身体的整个系统不再为紧张的肌肉筋膜提供“支持”,这里说的“支持”的意思就是如何通过改变身体整个结构的排列来让肌肉没有继续紧张下去的条件,换言之就是产生的不必要的代偿。

举个例子:在遇到有些怎么松肌肉都松不开的那种腰段竖脊肌很紧的患者时,没必要非得逮着肌肉一直去做揉捏推按,可能只要我们让脊柱和骨盆之间的对位不要有扭曲,或者是激活患者脊柱深层的稳定肌,竖脊肌自己就松开了。因为肌肉筋膜又不是存在与空气中的,它之所以一直紧张,很多时候并不是它自己情愿的,而是“被逼的”(结构空间的不允许,或者是类似与深层稳定肌没参与稳定这样的“功能危机”状态)。

随着运动解剖和病例解剖的深度探索,其实我们的身体要产生动作和维持姿势都是一个非常有序而细腻的过程,产生动作的时候需要结构与结构之间产生有序的动态传递,就和水的涟漪一样均匀的铺开。

而在维持一个姿势的时候则需要整个身体是一种“外静内动”的通透的状态,所谓“外静内动”的状态就是我们在维持一个姿势的时候,身体虽然外面没动,但是微细的内部结构应该像一股溪流一样缓缓的流动。

针刀临床过程中,或者扩大范围说康复疼痛临床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帮助这个有序运转的结构动态能够正常的传递,很多身体结构的问题就是这个动态的传递出现了“卡壳”或者“断面”,结构的“错位”不是骨与骨之间才有的专利,所有的肌肉、筋膜、神经、动静脉等等这些都会在正常的结构排列出现问题的时候发生“互锁”,但是很多人把这种“互锁”单纯的理解成了肌肉的紧张和筋膜的致密化。

临床见颈肩一直很僵硬的病人,很多人都是关注肌肉,但是松了很久的肌肉,硬是没松开。笔者细查后发现这位患者的第二到第四肋横突关节是卡住的,帮这位病人解开肋横突之后,她僵硬的颈肩就完全松开了。

而之所以颈肩这里松不开并不是颈肩这里肌肉的“脾气大”,不肯松开。而是我们没有给这些肌肉松开的“环境”,就像这位患者,她肋横突关节这里卡死之后把整个肋廓给“箍住”了,而颈肩肌肉的僵硬恰恰就是受禁于整个锁住的肋廓。

同时这位病人之前比较明显的心慌气短也减轻了很多,她以前还专门为这个心慌气短的问题在医院做了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等,但都没查出有任何的异常。其实她这个心慌胸闷就是由于肋廓“箍住”心脏引起的,如果肋廓解开了,心慌胸闷自然就好很多了。

“损伤”与“紊乱”

有老大师看了一辈子的骨伤和筋伤病,老人家在晚年曾语重心长的说:“看了一辈子的骨伤和筋伤,最后发现其实很多的骨伤和筋伤实质上都是结构对位和排列的问题,而结构本身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损伤”,每一个“立竿见影”的治疗都很好的向我们诠释了这个道理。”

就像在临床当中有很多这样的病人:比如她是来看腰的,当问她“你腰是什么问题?是痛吗?,还是酸胀……”,这个时候病人就会很犹豫的说“…也不是痛,也不是酸……”(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这个时候我会跟她说“你是不是就是感觉腰上的“存在感”比身体其他地方都强?”,很多病人在听到我这样说的时候都会很有共鸣的说“对对对,就是这个感觉”。

因为像这类病人一般都是结构的排列出现了“秩序”的紊乱,但是又并没有产生实质的肌肉筋膜或者韧带的损伤,以及一些比较“高危”的预警信息出现,所以这类病人只是感觉自己的腰“存在感”很强,不能说是痛,但是这种感觉会让人很不舒服。其实我们能感知到身体的状态都是由于这个部位结构产生了动态的变化所引起,想想我们在腰正常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感觉到腰的存在,我们能感受的腰的存在往往都是“腰痛”或者“腰不舒服”。

“调形”与“治神”

以前有位曾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形意门泰斗郭云深前辈经常在强调的一句心法叫:“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无心始为齐”,其实当我们身体没有那么多错误的代偿和结构间的“卡壳”与“断面”的时候,也就是结构与结构之间在最顺畅的联机状态的时候,实质上就是一种无意识的流动态,类似于一团气,一股水,清净而微。

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轩辕皇帝在崆峒山问道于昆仑十二金仙之首的广成子时,广成子曾对轩辕皇帝说过一句话叫:“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这句话反过来叫“调形以正,神自安已”也是可以的,因为很多时候“治神”和“调形”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当时轩辕皇帝有比较明显的身体结构问题,很难通过广成子说的“抱神以静”来解决,恐怕还是得通过实际的在“调形”上的治疗来解决一下实质的结构问题。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