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轮感染高峰3-5月到来?两类人群或受影响大!2023-02-08
- 社保转移影响养老金?社保转移的五大误区及养老金...2022-08-17
- 没有工作单位,自己缴纳社保划算吗?内行人说出答...2022-08-17
- 医保卡过期?停用?警惕这类诈骗!2022-08-09
椎管狭窄是指各种形式的椎管、神经根管以及椎间孔的狭窄,包括软组织(如黄韧带肥厚、后韧带钙化等)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由于椎管狭窄造成对脊髓及神经、血管卡压和刺激从而引起椎管狭窄症的发生。主要症状是腰腿痛,常发生一侧或两侧根性放射性神经痛。严重者可引起两下肢无力,括约肌松弛、二便障碍或轻瘫。椎管狭窄症的另一主要症状是间歇性破行。多数患者当站立或行走时,腰腿痛症状加重,行走较短距离,即感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越走越重。当略蹲或稍坐后腰腿痛症状及破行缓解。
1.疾病简介
在临床上,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以及臀部、大腿、小腿的无力和不适,在行走或后伸后加重,另一临床特点是鞍区(会阴部)感觉异常和大小便功能异常。它是因腰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引起其中内容物——神经受压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统计表明,腰椎管狭窄发生最多的是腰4、5节段,其次是腰5、骶1节段。腰4、5和腰5、骶1节段位于脊柱最下面,承受的压力最大,是全身应力最集中的部位。而且由于骶骨固定,不参与产生活动时的协调缓冲作用,因此上位各节段的活动最终集中作用于这两个部位。同时腰椎各方向活动频繁,骨性和纤维性结构更容易出现增生、肥厚从而导致获得性的椎管狭窄。目前CT和MRI已广泛用于临床,从而使本病的诊断更加容易。
2. 疾病分类
先天发育性和后天获得性
3.发病原因
先天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主要是由于椎节在生长过程中发育不良造成的,导致椎管本身和/或神经根管狭窄,致使神经受到刺激和压迫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但仅占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1-2%。
临床上更为多见的是后天获得性腰椎管狭窄症,多是由于腰椎的退行性变引起的,包括黄韧带的肥厚与松弛、小关节和椎体后缘骨质的退变增生肥大、椎间盘的突出与脱出等病理解剖改变,在临床上分为椎管的中央狭窄、周边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以及腰椎滑脱。
其他如外伤、腰骶椎手术后产生的医源性因素等也可引起椎管的狭窄。当狭窄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神经压迫症状,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当狭窄严重时就会产生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为会阴区感觉异常和大小便障碍。当人体后伸时,椎管容积会进一步减小,导致症状加重。
4.神经走向
脊髓行走于椎管内,并分出总共31对脊神经,从相应节段的椎间孔穿出。在胚胎3个月前,脊髓占据整个椎管,但随后脊髓的生长速度远不及椎管,因此脊髓下端逐渐上移,出生时脊髓末端相当于腰3水平,成年时,脊髓末端的位置相当于腰1椎体下缘或腰2椎体的上缘。所以腰骶神经都拉的很长,近似垂直下行,构成马尾。当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因先天性或后天各种因素异常,导致单一平面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椎管管腔和/或椎间孔内径减少时,就会产生马尾和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从而引起相应症状。
5. 病理生理
腰椎管狭窄症的实质是椎管管径小造成椎内神经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管狭窄可导致狭窄的椎管内静脉压力增加,椎管内出现炎性水肿,发生粘连,马尾神经缺血及神经炎症出现,这是产生临床症状的重要原因。
6.易发群体
腰椎管狭窄症发病主要在中年以后,男性多于女性,可能和男性劳动强度和腰部负荷较大有关
7. 疾病症状
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点:
腰背痛
60%以上的患者伴有腰背痛,相对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常常较轻微,并且有慢性加重的趋势,有些患者不活动时出现疼痛,活动数小时后反而减轻,但若活动过久反而可产生更加剧烈的疼痛。
间歇性跛行
这是最具有特点的症状,行走数十米或百米即出现下肢酸胀、乏力、疼痛甚至麻木、步态失稳,难以继续行走。坐或下蹲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但继续行走后又可重复上述表现。很多病人喜欢走路时往前倾,这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通过前倾,可以避免黄韧带折叠等可使腰椎管狭窄加重的因素,使椎管容积相对增大,受压迫的神经暂时得到减压,疼痛也能得到缓解。同样,患者在上山、骑自行车、上楼梯等屈曲姿势下症状也能得到减轻,在下山和脊柱后伸时加重。
马尾神经综合征
当狭窄严重压迫马尾神经时,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及早手术治疗。
8.合并症
腰椎管狭窄症常常合并其他的腰椎退变性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腰椎间盘突出症:尽管严重的腰突症也会造成椎管狭窄,但因为是继发性的,并不归为腰椎管狭窄症。
2.腰椎滑脱
3.腰椎退变性侧弯
4.颈腰综合症:根据临床调查,颈腰综合征在腰椎管狭窄症病例中不少于8%,本病临床特点是既有颈脊髓受压又同时有腰神经根受压的表现,可表现为四肢的麻木、疼痛、无力,步态不稳,大小便功能障碍。该病的颈椎病变多以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形式存在, 而腰段病变以腰椎椎管狭窄及腰椎间盘突出多见。往往较重节段症状掩盖较轻节段症状。
9.鉴别诊断
血管源性跛行
这些患者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和腰椎管狭窄症非常相似,常常导致误诊。血管源性跛行患者症状不受姿势影响,典型症状的患者甚至无法耐受行走或骑车,通常一侧下肢的症状更加严重,有时候会伴有一侧下肢发凉的症状,体格检查会发现股动脉血管杂音或者外周动脉搏动减弱,血管超声或其他血管检查可以发现异常。有时候两种疾病的鉴别很困难,特别是二者并存的时候,需要请血管外科医生会诊。
许多人对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很怀疑.其实是对针刀的误解所致,那些持反对态度的人其实并不了解针刀治疗的原理,而且对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的病理一知半解,陷入误区.
首先,是否所有的腰腿疼痛都归因于椎间盘?这一点我想不用多说了,除了椎间盘外,小关节、肌肉、韧带都可能是引发腰腿疼痛的原因。
其次,是否所有的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引发的症状都与椎管内神经根压迫有关?为什么椎间盘突出的程度与症状程度并不成正比?任何可导致神经根压力和张力升高的病理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神经根性疼痛的症状,这种病理因素难道只有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吗?从生物力学来讲,脊柱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最关键要素是稳定,脊柱的运动节段的稳定和生理功能是由一个椎间盘和两个关节突关节构成的三关节复合体共同维持的,椎间盘只承受1/3的压缩载荷和1/3的剪切应力,而且由于椎间盘存在蠕变和负荷松驰效应,在实际运动中小关节承受的剪切负荷逐渐增大,加上附着在椎板上的肌肉收缩,小关节之间产生很高的应力,最终可承受全部剪切应力,小关节的稳定性破坏,必将加大椎间盘的应力负担。从这一角度来讲,针刀治疗通过松解、剥离小关节周围炎性组织及粘连,恢复关节正常形态功能,从而减轻椎间盘应力,恢复脊柱的生物力学平衡,达到治疗目的。
第三,现在很多脊柱外科的学者眼睛只盯着椎间盘,对小关节、软组织的作用视而不见。在脊柱稳定系统中,外源性稳定是最重要的稳定,椎间盘的稳定是建立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平衡的基础之上的。在临床实际中,有多少手术是非做不可的?有多少病人白白承受了手术的痛苦?
针刀治疗
棘间韧带 棘间韧带的精细解剖结构,约有相当部分的骶棘肌的肌腱止于棘间韧带,棘间韧带分左右二束,中间多有滑囊。
针刀在下一棘突的上缘进针刀,刀刃始终不离开棘突上缘,缓慢推进,先反复切割左束的棘间韧带,然后使刀刃至皮下,往右移动2~5mm,然后缓慢推进,切割棘间韧带的右束。
机理
1,棘间韧带的瘢痕的张力可使椎间隙变窄,从而使椎体两侧的小关节突移位;
2,瘢痕向前的张力可向椎管突出,使椎间隙变窄,同时也压迫脊髓的血管,使血液循环障碍。脊髓的血管受压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往往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原因。
3,由棘间韧带的瘢痕所诱导的无菌性可扩散到硬脊膜外间隙,使硬脊膜外结缔组织增生。无菌性炎症扩散至椎管内的脊髓,对其产生化学性刺激,导致疼痛等临床症状。
针刀切割棘间韧带中的瘢痕、粘连等,使椎间隙变宽,使腰椎小关节的移位复位;消除瘢痕张力,不至向椎管压迫,解除椎管狭窄;无菌性炎症的诱因——瘢痕被消除,2~3天后无菌性炎症即自行消退,对脊神经的化学性刺激消除后,临床症状即明显缓解或消失。
有人研究,结果显示,棘突间微创减压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21.61%(术前为58.20),腿腰疼视觉模拟评分(0-10)为2.33、3.48(术前8.62/8.69),行走容量(1-5)为1.81(术前93.23),并且93.23%的患者对手术疗效中度满意或非常满意。
然而,棘突间微创减压手术涉及切除棘上和棘间韧带,以及椎管狭窄平面上位棘突的后部结构,中央开窗将会解除马尾及神经管受压,由于局限的脊柱后方结构的破坏,从而保证了脊柱小关节的稳定性,即棘突间微创手术不破坏脊柱小关节,因此脊柱稳定性更好。为了评价棘突间微创减压手术的长期临床疗效及术后脊柱不稳定性,德国学者Youssef Jalil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该研究结果已在近期的Spine杂志上发表。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地址: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两渡河北二路91-1号 电话:0762-629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