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科研动态科研动态
针刀:肩周疾患之肩峰下滑囊炎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19-08-15 03:25:17 阅读次数:3461

【概述】



肩峰下滑液囊是人体诸多滑液囊中较大的一个,也是罹患炎症较多的一个,是肩部疾患中最常发病者。是引起肩关节周围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见于30-40岁的男性,从事肩部经常负重职业的青壮年男性病人,也可见于老年人。右侧比左侧发病率高2倍,曾有局部外伤史。 


三角肌滑囊的大部分与肩峰下滑液囊相通,所以可视为肩峰下滑液囊的一部分。


【解剖】


肩峰下滑液囊位于肩部的两层肌肉之间。外层为三角肌和大圆肌,内层为肩袖。


肩峰下滑液囊分泌的滑液主要是供给位于三角肌下面、冈上肌表面的冈上肌筋膜,以及冈下肌和小圆肌表面的冈下肌筋膜和小圆肌筋膜。使三角肌和下边这些肌肉的肌腱部不会因摩擦而受损。一旦肩峰下滑囊因外伤而劳损,发生病变,这些肌肉和筋膜都将失去润滑,肩部就会出现严重不适感。



三角肌滑液囊  


三角肌下滑囊是位于三角肌深面、恒定而又较大的滑液囊。该滑液囊位于三角肌筋膜深层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此囊独立存在,但大部分与肩峰下滑液囊相通(有的学者认为三角肌滑液囊是肩峰下滑液囊的一部分,统称为肩峰下滑液囊),有时也可与肩关节相通。


【病因病理】

  


肩峰下滑囊炎原发性极少,多数继发于肩关节相邻组织的病变。局部的慢性刺激常是引起肩峰下滑囊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长期的肩部机械性压迫,周围组织退行性病变的波及,偶尔也由于急性感染、外伤引起。


囊壁的膜性通道被自我修复的瘢痕组织堵塞,囊内的滑液排不出来,使滑囊膨胀,造成酸、胀、痛等感觉。由于滑液失去供应,冈上肌筋膜、冈下肌筋膜、小圆肌筋膜得不到润滑,使肩部肌肉欠灵活,而出现不适感。


【临床表现】


1、症状  


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肌肉僵直和肩关节活动受限,根据发病和病程的急缓,临床可分为3期:


(1)急性期:以突然疼痛起病,疼痛的特点是渐进性,睡眠时不敢用患肩躺卧,疼痛的部位以肩峰部最剧烈,并向肩及拇指侧或颈部和肩胛方向放射。肩关节前后活动尚可,但外展和旋转时明显受限,并引发剧痛。剧烈疼痛一遍持续10-14d。在急性期由于滑囊肿胀,有时肉眼也可看到肩关节前部明显肿胀,三角肌前后缘处向外突呈哑铃形,压其一侧时另一侧则膨大突出,而且局部压痛剧烈,压痛敏感。

(2)亚急性期:发病较缓慢,症状也稍轻。

(3)慢性期:症状较轻,几乎无肌肉僵硬和运动受限,常常经过数年后症状自然消失。临床上难与肩关节周围炎进行鉴别。如因肩部过度活动或外伤等原因也可症状突然加重而转为急性期。


2、体征


(1)局部压痛:压痛点多为三角肌止点处及肩峰下、肱骨大结节等处。压迫痛点时疼痛向肩胛部、颈、手等处放射。

(2)包块:肩关节前部明显肿胀,于关节附近出现疼痛包块,外展时三角肌前后缘处向外突出呈哑铃形,压其一侧时另一侧膨大突出,疼痛剧烈,有波动感。位置较深时触诊不满意。

(3)摩擦音:上臂外展90°进行旋转活动,肩前外侧有明显的摩擦音。

(4)肩关节外展试验:患者站立,肩部外展时有疼痛,但达到上举时(外展达到120°时)疼痛减轻或消失。肩外展转动试验:患者坐位,患肢外展90°后,医生扶住患肢做前后摆动,出现肩部的疼痛。


3、X线检查   未见明显异常。


【针刀治疗】


【治疗依据的理论】


依据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肩峰下滑囊损伤后瘢痕堵塞滑囊,造成囊内外代谢障碍而产生上述临床表现。在慢性期急性发作时,有水肿渗出刺激神经末梢,使上述临床表现加剧。


依据上述理论,肩峰下滑囊损伤是由囊壁的膜性通道受瘢痕组织堵塞所致。用针刀将滑囊切开,排出囊内液体,此病就得到了根治。



1)体位

患者侧卧位,患侧肩部朝上。

2)定点

a.肩峰骨缘外下定点。

b.三角肌中上部即肱骨大结节下方压痛或肿胀最明显处(三角肌下滑囊炎)

3)针刀方向

a.刀口线与三角肌肌纤维平行,针体方向与皮肤表面成90°。快速刺入皮肤后,将刀锋指向肩峰,匀速推进到达肩峰骨面。调整刀锋至肩峰外下骨面,以刀体与肩峰外缘骨面成45°角向肩峰下面刺入。

4)内手法

缓慢进针,如有落空感即进入肩峰下滑囊,在滑囊壁处切开松解2-3次。

5)外手法

用手指垂直下压滑囊,以排出囊内的滑液。

6)注意事项

针刀不可刺入过深,不可到达骨面,以刺破滑囊为度,以免伤到神经、血管。

7)疗程

针刀治疗7日1次,4次为一个疗程。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