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护理天地 > 专科护理专科护理
颈性眩晕的分型与治疗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23-06-09 07:25:22 阅读次数:493



一、临床分型

图片

颈性眩晕根据其发病机制,大致可分为椎动脉型眩晕、交感易化型眩晕和本体感觉紊乱型眩晕。

1


椎动脉型眩晕

       眩晕程度较严重,既可表现为中枢性眩晕的特点,也可表现为周围性眩晕的特点,部分病人可合并感觉性共济失调的症状,有视力减退的主诉,常有耳鸣现象,但听力测试往往正常。头颅姿势性眩晕为该型眩晕的特性之一,即当头部旋转或后伸至某一角度时,因椎动脉进一步受压,可诱发眩晕发作或眩晕加重,临床上称为旋颈(仰颈)试验阳性。而只要脱离这一姿势,眩晕即可减轻或缓解。

        TCD技术或椎动脉B超可发现椎动脉血流障碍;三维重建技术可发现椎动脉起始段解剖变异;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有时可有阳性结果。

中枢性眩晕可以为旋转或者非旋转性,程度可轻可重;多无耳部的症状,常与体位变化或者头位变化无关;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可以到数天或者数月;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共济失调、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等;还会出现肢体无力、眼震可以为垂直或者斜行,方向多变。

中枢性眩晕可以为旋转或者非旋转性,程度可轻可重;多无耳部的症状,常与体位变化或者头位变化无关;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可以到数天或者数月;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共济失调、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等;还会出现肢体无力、眼震可以为垂直或者斜行,方向多变。

2


交感紊乱型眩晕

       眩晕与头痛并存,有时患者不易鉴别两者间的差別。眩晕程度较轻,通常无周围环境旋转感,呈慢性持续性头晕者居多。头颈运动与眩晕发作的关系不大,但可发现多种交感神经易化的体征,如胸闷心悸、面色苍白、舌质瘀紫、口中津少等,最具特征性的体征为头皮的血管性水肿区,以耳颞区、头顶区最常见,触之有明显增厚感和压痛。

       TCD 技术发现颅内小血管痉挛,可发生在椎动脉系统,也可出现于颈内动脉系统。


3


本体感觉紊乱型眩晕

       眩晕程度不等,可表现为剧烈眩晕,也可表现为慢性头晕。特征性体征为体位改变性眩晕,患者以早晨起床时突发剧烈头晕为主诉,强忍起床活动半小时后可逐渐缓解甚至消失;晚上上床卧倒时也可出现眩晕,但通常程度较晨起眩晕为轻。部分病人在前屈颈部至极限位时也可出现眩晕。颈部肌肉高度紧张,尤以枕下肌群和颈根部肌肉为甚。


       此外,该型患者性格也有缺陷,相当多的患者合并心身疾病表现如忧郁症、焦虑症。颈胸交界区错位为本体感觉紊乱型患者的常见错位类型,90%以上的病人呈现C7棘突向右偏歪,C7右侧横突向外、向前移位。

        TCD检查无椎动脉系统缺血性改变。

二、治 疗

图片

【急性期治疗】

       颈性眩晕的严重程度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在不同个体与不同时期相差甚大,发病机制也不甚相同,应本着分期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不可一成不变。推拿治疗的步骤分为析因、除障和对症、心理治疗四个环节,松解手法、整复手法和整理手法三部分。

1


析因

图片

2


除障

       根据分析出来的判断,进行手法相应矫正治疗,一般采用微调手法。

3


对症:普适手法

1)以轻柔的一指禅推法沿枕骨下缘左右推移,自一侧颞骨乳突到另一侧颞骨乳突,往返10~15 次,以缓解枕下肌群的紧张,减少对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的刺激,改善枕下静脉丛的瘀血。

图片

2)自后沿足少阳胆经的路线推移至两颞部、前额部,以放松颞肌、枕肌和额肌,疏通少阳经气血循行。

图片

3)以一指禅偏峰推刺激两眼眶内缘,做“∞”字形推移,以放松眼外肌,安抚受激惹的眶上神经和交感神经感觉纤维,结束手法操作。

图片
图片

4


辨证论治

1)对椎动脉起始段畸形的患者,应重点松解患侧斜角肌群。


2)对存在耳鸣症状的患者,可触摸其患侧的第三颈椎横突,多数此类病人因患侧第三颈椎横突向前、向外移位而致颈上神经节处于高张力和高压力的双重刺激,使包括内耳在内的颅内小血管痉挛,耳蜗毛细胞受损,出现耳鸣现象。如上述体征存在,予以纠正第三颈椎的空间位置移位。

5


针刀治疗

       

第一次:选取患者枕骨与寰椎之间疼痛最明显的三点,常规消毒后,分别行针刀松解,针刀松解以刀口下无阻力,酸胀感消失为度,术后局部伤口常规处理。

针刀松解完毕后以左手呈颈椎前屈位固定头颈,以右手大拇指在枕下三角针刀施术处行纵向弹拨手法,促使痉挛的组织放松,然后双手扶住头部,缓慢地将颈椎进行左旋右旋止最大幅度,不用扳法。以患者自觉颈肌受到各方向充分牵拉为度。

术毕,嘱患者自行活动颈部,感觉头晕大部消失,有耳聪目明之感。

第二次:患者诉一诊后,未再次出现眩晕,惟见在下蹲后突然起立时有一过性头晕目昏黑,持续约5~10秒后消失,且头昏消除后感双下肢软弱无力,而以前在头晕未获缓解前无此症状。

结合患者舌脉情况,辩证为气血不足。继续针刺治疗,取穴为:大椎、风池、风府、哑门、足三里、合谷。针刺时先取双侧足三里,得气后再刺双合谷、大椎、哑门、风池、风府。取针后行颈部推拿治疗及颈部肌肉牵拉,充分活动椎间关节。

第三次:患者诉前症状均已消失,按二诊方法再行针刺推拿治疗1次,诸症均消失,嘱患者继续治疗2次,巩固疗效。后未见复发,治疗效果满意。

图片

【缓解期治疗】

1


推拿治疗

1)颈椎常规手法操作。

2)头面部对症手法操作。

2


心理疏导 

       部分患者受病痛的长期折磨,导致因病致郁,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而在急性期有效治疗后,需要对病人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告诉病人眩晕是可控、可防的并介绍一些生活注意事项。

来源:针刀平台论坛网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公众号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