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又因为很多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不是特别的了解,常常患病不自知或过度焦虑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主要是因腰椎间盘的变性,纤维环部分破裂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症状主要有
·腰痛(也可以不伴腰痛)伴有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下肢肌力的下降
·严重者可有马尾综合征表现为:大小便功能异常,会阴区感觉异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椎间盘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间盘突出”一样吗?
不一样
腰椎间盘突出仅仅只是一个病理现象,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掉出来,就称为”椎间盘突出“,无腰痛等临床症状
当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到神经根,并出现腰部疼痛或下肢疼痛等临床表现时,才能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因此,核磁或者CT检查提示腰椎间盘突出,并不能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仅仅有症状时才叫腰椎间盘突出症,这才是一种疾病,一字之差,处理方法迥异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什么症状?
·腰痛,活动时尤其以弯腰负重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后常减轻
·下肢放射性疼痛,一般为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后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又称坐骨神经痛,在喷嚏和咳嗽、用力大小便时疼痛会加剧。一般多累及一侧下肢,仅极少数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早期可为痛觉过敏,严重者出现感觉迟钝或麻木
·马尾神经受压,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但这是最严重的一种情况,一旦出现,需急诊手术
·下肢肌力下降:如足下垂,提踵无力等,一旦出现肌肉力量下降,需尽早手术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
·职业:重体力劳动者、久坐工作者(如白领、司机、学生等),运动员(外伤)
·年龄:本病一般发生在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比女性要多些
·体型:一般过于肥胖的或过于瘦弱的人易患此病
·工作环境:寒冷潮湿的工作、生活环境易患此病
·遗传:多基因遗传,直系亲属中有椎间盘突出患者,本人患此病几率大,不是父辈发病,子辈也一定发病,只是子辈发病的可能性高一些
·发育:有发育异常的患者,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裂、峡部裂等,都易诱发该病
·身体素质:经常适度锻炼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少
我的腰不痛,为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部分都有长短不同的腰痛病史,且腰痛是主要症状之一。尽管如此,并非百分之百的腰突症患者都有腰痛症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退变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这种类型的腰突症,一般发病迟缓,病程较长,椎间盘突出逐渐形成,对腰椎周围的组织刺激很小,故可能无腰痛或腰痛不明显。突出椎间盘逐渐与神经根发生粘连,此时主要腿痛为主
2: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高位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3、4以上),腰痛的比例不是很大
3: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期: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休息和治疗后,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基本消除,此时可完全无腰痛症状
腰痛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不一定
腰痛的原因多种多样,仅有35%的腰痛患者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大多数腰痛是其他因素引起,常见有肌肉筋膜炎和棘上、棘间韧带损伤,腰椎结核和肿瘤,强制性脊柱炎、髋关节疾病等。因此有腰痛不一定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骨质增生了怎么办?
60岁以上的女性,50岁以上的男性大部分可有不同程度的椎体骨质增生,也称骨刺,但大多数并不出现临床症状,所以骨质增生、退行性变属于一种生理、病理过程,就如同人随着年纪的增长头发变白了一样。一般的骨质增生,骨刺等与腰椎不稳定有关
吸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影响吗?
吸烟对腰背痛患者的恢复也有较大的影响,因为吸烟者呼吸系统疾病增加,咳嗽使腹肌、背肌强烈收缩,腹内压增加,从而增加了椎间盘的内压
另外,烟中的尼古丁可以影响到为椎间盘提供营养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对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加速椎间盘退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什么我的腿疼?
很多人不理解腰椎的疾病为何引起腿痛,实际上是因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了神经,这些神经支配下肢的感觉和运动,所以会引起下肢的疼痛
这种疼痛的特点为放射痛,可以沿着臀部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或者后外侧,部分病人还可以放射至踝部、足背或者足底,可以伴有肢体麻木、怕凉、无力等症状
上述疼痛在咳嗽、打喷嚏或者用力大便时可以加重,平卧休息时可以减轻或者缓解
怀疑自己腰椎间盘问题需要做哪些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即MRI)对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核磁检查无禁忌的患者首选核磁检查
CT检查也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但它对软性的髓核显示较核磁差,且核磁无放射性,对于无法做核磁的患者,可以选择CT检查
为什么需要做X线片、CT、MRI,
只做一种不就行了吗?
患者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到医院就诊首先会行X线片检查,可排除其它骨性病变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怀疑有骨质异常(如狭部裂)时考虑行CT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即MRI)是对于软组织(椎间盘突出部位,方向,脊髓神经根受压情况)的检查方法,除了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MRI已经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检查方法
·仅仅进行X线片、CT检查,不进行核磁检查,常常遗留相邻节段重要的疾病,比如肿瘤
·仅仅进行X线片、核磁检查,不进行CT检查,常常遗留钙化椎间盘突出的问题,影响手术范围的判断
·仅仅进行CT和核磁检查,不进行X线片检查,可能遗漏峡部裂、腰椎不稳的判断
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的原则是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弯腰,减少负重,避免久坐久站
·日常生活中拖地、扫地或者用吸尘器吸地等劳动要小心,尽量保持身体直立。从地上捡东西时最好保持腰部以上身体直立的姿势先蹲下,而不要直接大幅度弯腰去捡。从高处拿东西时,严禁身体向后仰,要保持直立。在抱小孩时最好靠近自己的身体,离的太远会增加腰部负担
·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避免过度劳累。工作一段时间后稍作运动,或按摩一下腰腿部,或做一会儿体操,并保持正确姿势,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
·走路时多运用腹部肌肉,站立时不要双腿同时并齐长时间站立
·硬板床上铺软硬适度的床垫,符合人体脊椎的正常曲线。这样人无论处于哪种睡眠姿势,脊柱都能保持平直舒展,人躺在上面全身能够得到充分放松
·饭后不要长时间窝在沙发里看电视
·避免寒冷、潮湿的居住及工作环境,在寒热交接的季节注意避免腰椎疾病的复发
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怎样锻炼才好?
·卧床,脚尖往回勾,腿伸直向上抬至最高并坚持5秒钟,然后慢慢放下,循环10次,左右腿交换做
·五点支撑:平卧床上,双足,双肩,头部五点着地,臀部使劲向上抬至最高坚持5-10秒,循环10次
·小燕飞:俯卧床上,双臂向后伸起,双腿向上翘起至最高,坚持5-10秒,循环10次。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锻炼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平板支撑:锻炼核心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稳定性
·游泳:游泳是最佳的运动方法,但要注意水温,入水前要充分热身
·腹肌训练:如平卧空中蹬车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会瘫痪吗?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致瘫痪的可能性,但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积极治疗,是不会导致瘫痪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如果压迫加重时,可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
这种情况多见于腰4-5椎间盘突出,主要变现为足下垂,肌力减弱。腰5-骶1椎间盘所致的小腿三头肌瘫痪临床上很少见
这些局部肌肉的麻痹经过有效的治疗后会得到明显的缓解,不可能发生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整体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大部分还是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保守治疗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择:
(1)首先卧床休息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治疗。因为椎间盘在正常生活里面,起到支撑体重的作用,在直立或者坐着的时候,椎间盘要承担很大的重量,这时候里面的压力很高,对神经根产生的压迫相应比较重
大部分人也不是很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比如说膨出,通过卧床,整个脊柱完全的放松了,椎间盘的压力减轻,它对神经根的挤压就减轻了,同时有的病人椎间盘压迫了神经根以后,神经根本身会有些炎症,你卧床休息以后,椎间盘压力轻了以后,神经这些肿胀就会慢慢减退,实际上80%患者通过保守治疗也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如果说保守治疗解决不了,就要寻求一些其他的方法。因此,腰椎间盘突出休假不是不去单位上班回家看电视做家务,而是卧床
(2)某些药物也可以起到比较好的作用,这些药物主要就是针对炎症反应的,减轻神经根的水肿,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通过这些措施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3)以针灸理疗为主的保守治疗针灸理疗可以说是保守治疗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治疗方式。可以选择针灸、艾灸、推拿、牵引、电疗、磁疗、蜡疗、离子导入等多种方式。具体治疗方案需经专业医师详细查体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依据不同病情,可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目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很
多,但大概分两种:微创椎间孔镜为代表的非融合手术和开放融合手术。
牵引能把腰椎间盘突出症治好吗?
牵引属于理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椎间盘内压力,通过牵引不能使突出的椎间盘回纳,但有些患者可以放松腰背部肌肉,减轻椎间内压力,尤其是包容性椎间盘突出,部分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即症状消失
推拿及按摩能把突出的椎间盘按回去吗?
不能
该方法可使痉挛的背部肌肉松弛,可以缓解甚至消除症状,但是并不能把突出的椎间盘按回去,但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即症状消失
膏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吗?
临床上看到有些病例是有效的,能够缓解症状,尤其是疼痛症状,但不能需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
·诊断明确,经长期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部分患者经正规系统的保守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且经CT或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应接受手术治疗。系统规范保守治疗的时间一般为3个月
·病情逐渐发展,神经症状明显者。患者病情加重,出现肌力减弱,神经支配区域麻木甚至下垂,查体出现神经损害的体征,结合CT、造影等检查神经根受压状况与症状相符,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其他腰椎骨性病变,需手术治疗或探查者
·症状反复发作者。一些患者症状显著,经非手术治疗缓解后,不到6~8周又再次发作,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时,就应考虑手术
·急性发作,具有明显马尾神经症状者。患者在发病时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如大小便功能紊乱者,需紧急手术摘除椎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有什么风险吗?
一般来说只要是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目前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是常规性手术,也存在一些风险如:麻醉意外,切口出血、感染、邻近椎间盘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复发等风险
但目前流行的椎间孔镜手术,多采用局部麻醉,麻醉风险相对低,但手术本身神经损伤,复发的风险仍在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我的腿为什么还麻木?
一般来说,术后疼痛缓解很快,麻木等感觉异常恢复较慢,手术过程中在切除椎间盘的时候要牵拉神经根,因此难免会对神经根造成一定的刺激,术后会出现诸如麻木或轻度无力的感觉
只要下肢活动存在,一般都不要紧,可以复查X片或CT看看,如果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耐心等待3个月左右,看看症状能否消失
如果症状不消失,但轻微不影响生活,也不必介意。如果症状比较重,再寻求进一步的处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还复发吗?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传统的椎间盘手术小开窗的复发率为3%-6%。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除与患者体型、生活习惯、工作性质有关外,还与手术医生的手术技巧、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否定期复查、是否坚持腰背肌功能训练等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我还能干活吗?
腰椎手术后腰椎不是很稳定,容易损伤,或者再发椎间盘突出。做手术后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干活,需要比较小心,少做弯腰、搬东西、抬东西等增加腰部负重的劳动,一般来讲日常生活没有问题
突出的椎间盘能自己吸收或缩小吗?
一般来讲,突出的椎间盘能够自己吸收或缩小。突出椎间盘大部分和完全被吸收者,一般此类患者年龄较小,发病时间也较短
如果突出椎间盘发生钙化、骨化的情况下,它是不能吸收或缩小等,该种情况下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倒着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吗?
·倒走过程中可以有效矫正腰部(腰椎前凸)的不合理姿势,还能锻炼自身肌肉
·倒走能够锻炼腰肌、股四头肌和踝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从而调整脊柱、肢体的运动功能,增强腰肌,并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及灵活性,矫正腰椎生理曲度,从而可以减轻对脊柱和椎间盘的压力,也就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在倒走时腰部肌肉会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可使腰部血液循环得到较好的改善,有助于腰部组织新陈代谢率的提高
没有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日常需要注意什么?
没有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如果仅仅是影像学检查结果,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并不能成立
如果诊断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积极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下几点:
(1)在硬板床上铺软硬适度的床垫,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2)不要做过度弯腰的动作,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并避免长久弯腰和过度负重
(3)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
(4)游泳(蛙泳),倒走等可以进行颈腰背部的肌肉力量练习
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偏方吗?
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休息、针灸理疗,保守治疗虽不能使腰椎间盘突出回位,但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即症状消失。日常注意锻炼,注意保暖,不过度弯腰等动作刺激,一般可不复发或轻度复发,可再次经保守治疗治愈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严重,经3个月严格的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反复发作持续加重的患者。同时手术方法也有很多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职业,主观要求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范围,神经受损的程度等综合因素选择手术方式
当然,手术不是万能的,不要认为手术后症状就一定会完全消失,症状有可能会反复,手术后就算症状消失,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干活,需要比较小心。少做弯腰、搬东西、抬东西、避免久坐等增加腰部负重的劳动,但一般来讲日常生活没有问题
需要,需要稍微有点支撑力的腰围,但是躺在床上不需要佩戴,一般不应超过2周,否则腰背部肌肉会出现萎缩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微创吗?
目前主流的微创技术为椎间孔镜技术,这个对大夫经验要求高,高水平的大夫经验丰富,手术适应症会相对宽一些,但对一侧的软性的突出,或者游离可以选择
如果是多节段的突出伴有腰椎不稳定的患者,建议开放融合手术。目前开展椎间孔镜的医院遍地开花,患者朋友们需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
椎间孔镜手术的复发率有多高?
目前成熟的椎间孔镜医生的复发率一般为3-6%,这与医生的经验,患者早期活动,功能锻炼,体重过大有关。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