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学术交流学术交流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针刀微创治疗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23-01-31 08:37:21 阅读次数:804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与冈上肌损伤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不是同类疾病。一个是神经干受压所引起,而另一个是肌损伤的结果。所以,它们是有区别的;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即都有冈上肌或冈上肌、冈下肌同时疼痛的表现。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疗效很好。

【相关解剖】

图片

      肩胛切迹(图3-028) 在肩胛骨上缘外 1/3 部,喙突根部的内侧有一骨缘的凹陷处称肩胛切迹;大都呈 “U” 形、大弧形或 “V” 形,约有15mm宽,10mm 深;内侧骨缘薄,外侧骨缘厚(喙突基部)。在切迹的内、外侧端(喙突基部)间架有既坚韧又有丰富血供的肩胛横韧带,从而形成一个典型的骨纤维管性通道。肩胛上神经在骨纤维管内通过,肩胛上动、静脉在肩胛横韧带上方越过,然后相伴而行。



      肩胛上神经(图3-027-029) 是臂丛中的一支。它起源于C5-6 神经根,由臂丛的上干发出,在斜方肌与肩胛舌骨肌的深面下行至肩胛骨上缘;在肩胛横韧带的下方通过肩胛切迹,进入冈上窝;肩胛上神经在冈上窝发出二支,一支至冈上肌,另一支至肩锁关节的韧带和关节囊。然后,伴肩胛上动脉,在冈上肌深面向下外斜行,在冈盂韧带下方,绕过肩胛冈外侧缘,经肩胛颈至冈下窝。肩胛上神经在此处的绕角48~88°,平均为 73°。在冈下窝发出二支至冈下肌,另发几个细小的分支至肩关节和肩胛骨。




      肩胛上神经的皮支 过去一直认为肩胛上神经虽是混合神经,但无皮支。然而,目前已经发现肩峰上皮神经,有的还是从肩胛横韧带以下(骨纤维管中)发出。因此,肩胛上神经卡压时,亦可有肩背部皮肤的感觉异常表现。

【病因病理】

      肩胛上神经相对固定,又比较表浅,故易受卡压。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

       过度活动的劳损 肩关节的剧烈活动,特别是过度的内收、外展、前屈和上举的运动,均超过了生理限度;活动时间过长或反复进行则可致肩胛横韧带的损伤。肩胛横韧带产生损伤性炎症而致肿胀、肥厚、瘢痕粘连或纤维化等,使骨纤维管狭小,压迫肩胛上神经。在较窄的骨纤维管中经常活动的肩胛上神经,在反复、过度的磨擦中,神经本身会受到慢性损伤,尤其是被过度牵拉的损伤更为严重,可以使神经产生纤维断裂等改变,故可形成神经卡压。

      骨关节的急性损伤 也可引起肩胛上神经的卡压。如累及肩胛切迹的肩胛骨骨折,骨折的畸形愈合造成骨纤维管的狭窄就更易卡压肩胛上神经。

      肩胛切迹处的软组织或肿瘤压迫 较少见,而骨组织的占位性病变却应提高警惕,特别是年轻人更要重视。它的表现是神经痛,而实质是肿瘤在发展,应予注意。

【临床表现和诊断】

1、病史 如有外伤史则诊断较易。大多无明显的外伤或剧烈的运动史;往往是一些常做家务劳动的人们反倒易患此病;因此起病缓慢。

2、症状

      持续性钝痛 慢性病人往往是间歇性痛,或仅为酸胀感。病人常感肩部后外侧疼痛,其疼痛常为持续性钝痛。有时也可为阵发性、痉挛性痛,疼痛难忍,且劳累后明显加重。

      休息痛 休息痛、夜间痛是其突出特点 其疼痛的部位常在冈上窝、冈下窝或两者同时出现。此疼痛尚可向肩部放射。

      肩部无力 病人患肩可感到无力,尤其是肩外展、外旋活动明显受限。

3、体征

     痛点 在冈上窝和冈下窝均可出现,而以冈下窝多而且重。冈上部压痛点多在中、外 1/3 段的交界处,其压痛点在肌深部较突出的骨面上,即肩胛切迹两端的骨凸。在针刀手术治疗操作时可以清楚探知肩胛切迹处的凹陷。在冈下部的压痛点多在皮肤的凹陷处,该处可能是冈下肌慢性损伤所致的粘连、瘢痕部位。

    肌萎缩 检查时多见肩胛部较对侧消瘦,有程度不同的冈上、下肌萎缩。其冈下肌萎缩者比较多见。

4、特殊检查

    肩胛骨牵拉试验 患侧手放于对侧肩部,使患肢处于肩部水平。让病人向对侧肩部用力,或医生用力向对侧牵拉,可刺激卡压肩胛上神经产生肩部疼痛为阳性。

5、影像学检查

    X 线摄片 目的是观察肩胛切迹部位有无骨质病变。应采用特殊体位摄片,即在摄取肩关节前后位片时,将管球向头部倾斜15~30°,此体位可清楚显示肩胛切迹,用以发现切迹处是否有骨质病变,可有肩胛横韧带钙化状态。

    CT、 M R I检查 排除软组织的占位性病变,如腱鞘囊肿或肿瘤病变,应做 M R I 检查。

6、肌电图检查 病情较重者可有冈上肌和冈下肌的去神经现象,神经传导速度有进行性延迟等改变,必要时应进行详细检查。

7、鉴别诊断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应与颈椎病、肩周炎、冈上肌损伤等疾病相鉴别。颈椎病有临床神经定位系列症状和体征;肩周炎则必有肩关节运动障碍;冈上肌损伤与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联系较密切,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病变多孤立,后者可同时有冈上窝和冈下窝两个部分的病变。至于肿瘤,对于那些持续性疼痛且进行性加重者,应当提高警惕,注意有关方面的检查,即可避免误诊。

【针刀治疗】

1、适应症与禁忌症 除占位性病变外均为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2、体位 俯卧位,上胸部垫以薄枕;或侧卧位,患侧在上。

3、体表标志

      肩胛冈 是肩胛骨上部向后面体表突出的条状骨嵴。肩胛冈的近端位于第三胸椎棘突的水平线上,起自肩胛骨内侧缘(脊柱缘),并由此向外上逐渐高起,呈弧形伸向关节盂上方,形成肩峰。肩胛冈男性长 136mm ,女性长 119mm 在体表可以看到,且扪之十分清晰的骨性隆起。它是寻找肩胛切迹的重要标志。

      肩胛切迹 位于肩胛冈中段部位。其形态呈较宽敞的凹窝形、钝“V”形(可占肩胛上界的1/3)、“U”形、小“V”形及由于韧带部分或完全骨化而致切迹内径减小等形态。肩胛上神经通过肩胛切迹的体表投影点是:肩胛骨内上角外侧 52mm ,肩峰端内侧62mm ,肩胛冈上缘前方 39mm 。肩胛切迹的内侧端即是肩胛横韧带的喙突基部附着点。切迹的内侧端点有时也可以摸到骨性突起,且压痛明显。




    划线标志(图3-029) ①经肩胛冈中点作一垂直线,并向上下延长,形成4个相限(4个角)。在外上相限(外上角)再作平分线,由交点起,至该平分线上15~20mm处定点,便是肩胛切迹处。②先做肩胛冈的中轴线,然后做肩胛骨下角的平分线与前线相交形成外上相限角,再做该角平分线,其外上15mm 处便是肩胛切迹处。




4、定点(图3-030)

①肩胛切迹内、外端点 在肩胛切迹内、外端的压痛点上定1或2点。可用两种方法定点,即用肩胛切迹外侧端点处的痛性骨突点;或以划线法在外上角平分线上寻找压痛点;两者应是吻合的。

②冈上肌损伤点 冈上肌的压痛点。可定1~2点。

③冈下肌损伤点 冈下窝处的压痛点,可有多个痛点,或定1~4点。

5、消毒与麻醉 此处局麻要求:第一、针头刺入的方向必须与人体背部平面平行,保证针头不刺破胸膜顶;第二、针头必须到达肩胛切迹两侧(外端或内侧端)的骨面上并确认无误后,方能注入麻药。



6、针刀操作(图3-031)

①肩胛切迹内、外侧端点 刀口线与冈上肌纤维平行,刀体与背部皮面平行;即针刀是从头端刺向尾端的方向,而不是由背侧(后面)刺向腹侧(前面)的方向(图3-032)!快速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匀速推进,直达肩胛切迹外端骨面。调转刀口线90°,调整刀锋至肩胛切迹骨缘,沿骨缘切开肩胛横韧带 2~4 刀,纵横疏通、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即可出刀。

②、③各点均按冈上肌、冈下肌损伤处理。



7、手法操作 让病人端坐无靠背椅上,医生站于病人背后。医生以病人健肢同侧的手,从病人健侧肩上伸至病人的胸前,并拉住病人患侧手,医生的另一手固定于病人健侧肩颈部,医生相对用力推拉,进一步松解肩胛横韧带。也可以用肩腰的联合侧屈运动,病人以左手摸右脚,再以右手摸左脚,反复数次即可。

【注意事项】

1、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不管应用何种方法都强调避免气胸并发症的发生,针刀闭合型手术亦不例外。冈上窝与胸膜顶相邻,故要十分注意。如何才能避免失误?其一、应充分了解冈上窝的解剖,冈上窝与胸廓的关系。肩胛骨冈上窝的骨面很窄小,针刀稍有偏差,就有可能进入胸膜腔,造成气胸。其二、调整针刀入路,特设计一个新入路方向,即刀体与人体背面平行,这样可以避免气胸并发症。

2、在操作中一定要在骨面上进行,绝不可脱离骨面活动。在肩胛切迹的外缘骨端上做切开剥离,既可做得准确到位,又可避免损伤神经,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来源:天民针刀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公众号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