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椎管狭窄是由于在脊柱的生长形成中,包括营养、外伤等因素造成椎管发育的先天性狭窄致病。大部分患者开始无症状,到中年后由于脊柱的一些退行性病变或损伤,从而导致椎管狭窄的症状及体征出现。
后天性椎管狭窄是由于椎间盘突出、椎体增生、椎体滑脱以及后纵韧带、黄韧带增生肥厚、钙化或骨化等刺激脊髓神经及周围血管,造成神经血管发生炎症粘连、充血、水肿,从而导致椎管狭窄的发生。神经血管发生炎症粘连,充血水肿"胀大",从而造成椎管狭窄症的发生。
(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
这种椎管狭窄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
主要是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
(3)脊柱滑脱性腰椎管狭窄:
由于腰椎峡部不连或退变而发生脊椎滑脱时,因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同时脊椎滑脱,可促进退行性变,更加重椎管狭窄。
(4)外伤性椎管狭窄:
脊柱受外伤时,特别是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
(5)医源性椎管狭窄:
除因为手术操作失误外,多由于脊柱融合术后引起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肥厚或植骨部椎板增厚,尤其是后路椎板减压后再于局部行植骨融合术,其结果使椎管变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引起腰椎管狭窄症。
(6)腰椎部的各种炎症:
包括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椎管内或管壁上的新生物等均可引起椎管狭窄。各种畸形如老年性驼背、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氟骨症、Paget氏病及椎节松动均可引起椎管狭窄症
临床上,除急性马尾压迫症外,所有椎管狭窄症均可行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
俯卧位治疗,腹下垫枕,使腰椎变平或稍后凸。
【体表标志】
腰椎棘突
髂嵴最高点连线 平第4腰椎棘突或第4、5棘间。
【定点】
按脊椎狭窄的节段不同做不同的定点,即定于椎管狭窄的相应节段。可定于L3-4、L4-5、L5-S1节段的下列各点:
①横突下缘点 松解横突间韧带和横突间肌。以上两项可谓横向松解,即椎体运动单位间的横向松解,可以达到脊柱纵向减压的目的。
②椎间管外口点 松解神经根外膜,以达到椎管内神经根延长的目的。
③黄韧带点 松解黄韧带,降低椎管内压。
④脊神经后支卡压点 解除合并症,消除脊神经后支卡压所致的疼痛。
⑤相应肌损伤点 依不同情况而定。
【针刀操作】
各点的针刀操作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基本一致。须说明的有以下几点:
①因腰椎管狭窄多为多节段受累,在定点时,一次仅做一排往往无济于事;所以,第一次应定点2~3排,最多做3排。由于做了全面松解,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②第一次做针刀治疗,一般只做多排横向松解,以达到纵向减压的目的。
③如果第一次疗效欠佳,第二次针刀治疗,可进一步松解神经根外口。
④一般来说,经两次治疗应有一定疗效。如果尚有遗留顽固症状,可按其症状的神经定位进行椎管内松解,即做侧隐窝松解。因为侧隐窝操作比较复杂,一般一次只做一点,如须继续治疗,仍按神经定位定点治疗。
【手法操作】
如无脊柱侧凸或腰椎滑脱,则无须做手法治疗。
如有脊柱侧凸,应在松解后行腰椎牵引,每天一次,每次20~40分钟。其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可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适当增减。如有腰椎滑脱,则按腰椎滑脱给予团身复位法予以复位,再予腰椎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