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学术交流学术交流
针刀治疗腰臀部疼痛!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20-09-16 06:02:56 阅读次数:2011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臀上皮神经行经过程中受到卡压或嵌顿等损伤而引起的腰臀部疼痛,又称之为“臀上皮神经损伤”、“臀上皮神经嵌压症”、“臀上皮神经炎”、“臀上皮神经痛”等,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误诊率高,且常规治疗疗效有限,针刀松解治疗,疗效确切。


 


临床诊断


《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

(1)患者腰臀部尤其是臀部的疼痛,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

(2)多数患者可以检查到固定的压痛点,一般在第三腰椎横突处和髂嵴中点及其下方。

(3)按压压痛点时可有胀痛或麻木感,并向同侧大腿后方放射,一般放射痛不超过膝关节。

(4)直腿抬高实验多为阴性,但有少数患者可出现直腿抬高实验阳性。


针刀治疗


(1)体位  俯卧位。

(2)体表定位  两侧第三腰椎横突、两侧髂嵴中后部压痛点。

(3)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

(4)针刀治疗:


第1支针刀松解左侧第三腰椎横突尖的粘连瘢痕  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直达横突骨面,针刀体向外移动,当刀下有落空感时,即达左侧第三腰椎横突尖,在此用提插刀法,切割胸腰筋膜中层在横突尖的粘连、瘢痕3刀,深度0.5cm,以松解臀上皮神经在横突尖部的粘连和瘢痕。

第2支针刀松解左侧髂嵴中后部臀上皮神经的入臀点的粘连和瘢痕  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直达髂嵴骨面,针刀体向上移动,当刀下有落空感时,即到髂嵴上缘臀上皮神经的入臀点,在此纵疏横剥3刀,深度0.5cm,以松解臀上皮神经的入臀点的粘连和瘢痕。

第3~4支针刀松解右侧第三腰椎横突尖与髂嵴中后部臀上皮神经的入臀点的粘连和瘢痕  针刀操作与左侧相同。术毕,拔出所有针刀,压迫止血3分钟,创可贴覆盖针刀口。

针刀术后手法治疗  屈膝屈髋2次

注意事项:针刀术后嘱患者平躺3~5分钟,以防晕针刀。

讨论分析一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好发于老年人臀上皮神经主要由T12~L3脊神经后外侧支组成,左右各一,其大部分行走在软组织中,其行程可分为6点4段,即出孔点、横突点、入肌点、出肌点、出筋膜点、入臀点6个点;以及骨表段、肌内段、筋膜下段、皮下段4个段。在行程中出孔点、横突点、入臀点均为骨纤维管,在腰神经后外侧支的行程中存在多处受压的解剖因素,其中以入臀点处更明显。


腰背筋膜在髂后上棘内上方有臀上皮神经和血管穿出的固有空隙,此处筋膜较薄弱,且深面有脂肪组织。当周围压力增大时,就会将深面的脂肪组织压入该空隙中,卡压孔隙中的皮神经,而且有学者研究发现筋膜常因劳损或纤维变性形成裂隙,故该处成了一个“高危地带”。

老年人筋肉松弛,腰部很容易受损伤,加之其运动量少,脂肪较多,故在其腰部损伤后更宜发生臀上皮神经卡压。

讨论分析二

腰腿痛是骨伤科常见的一个症候群,尤其是老年患者多发,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在老年患者中亦是临床多发病,其临床误诊率高,常误诊为臀中肌损伤或者腰臀部肌肉联合损伤,尤其是经常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

①对腰腿疼痛的诊断认识不足,诊断标准不熟悉,思想重视不够,不检查或只作简单的检查,又缺乏必要的鉴别诊断,凭主观臆断,故容易误诊。


②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并臀上皮神经损伤是反射性(干性痛或丛性痛)腰臀腿痛,一般不超过膝;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腿痛是沿下肢外侧至足跟部放射性痛(根性痛),痛超过膝。在这种情况下,如不仔细检查,做好鉴别诊断,则很容易将臀上皮神经损伤综合征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当出现“无症状性腰椎间盘突出(ALDH)”时,更宜误诊。

③没有做好疼痛定性和神经定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腿痛定性为放射性,神经定位为神经根性;臀上皮神经损伤综合征的腰臀腿痛定性为反射性,神经定位为神经干性、丛性。

讨论分析三

过去,针刀压痛点治疗有效率高,但治愈率低。分析其原因,单纯的压痛点治疗只解决局部痛点问题,对于部分只有一个点卡压的病人来说,会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然而对于存在多个点卡压的患者,其效果不明显,虽然局部压痛症状消失,但是腰部的其他症状仍然持续存在。


部分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对其X片进行观察,常见第三腰椎横突均有一定程度的错位现象。这一点也可以充分说明,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针刀治疗应该从整体入手,而绝非以痛为输。即便如此,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需经过两次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后才彻底治愈,再次证明,从整体入手,恢复整个腰部的力学平衡,才能从根本上治愈该病。


来源: 百年易筋堂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