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科研动态科研动态
肌筋膜激痛点与针刀诊疗技术的应用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20-05-16 09:25:59 阅读次数:1537

研究证实,由肌筋膜激痛点所引起的疼痛只有30%在局部,大部分的疼痛在激痛点远处。每条肌肉的激痛点都有其特定的引传疼痛形式。引传痛的区域通常在肌肉起止点处或邻近区域。这些区域的卫星激痛点是由肌腹的中央激痛点继发而来的。

一个区域的引传痛往往不是一块肌肉的激痛点引起的,而是很多块肌肉的激痛点叠加形成。

中央激痛点与附着性激痛点:中央型激痛点位于肌肉终板区域,或者说是肌腹某些运动终板功能障碍所致的激痛点。附着性激痛点位于肌肉附着区域内,即在肌肉的肌腱、肌腹、骨头上,可合并肿胀压痛。疼痛和机能障碍主要是中央激痛点引起,故又称主要激痛点。主要激痛点解除后,附着区域张力减低,大部分激动点也会随之消失,仍有少数局部病理改变无法完全消失而持续存在。

关联激痛点:一条肌肉上的激痛点发生的同时,与它有关联的肌肉也发生了疼痛。原因可能是前块肌肉继发的,也可能是它们受到了同一个伤害的因子所致。

活动性激痛点:在激痛点上施压,患者有熟悉感的剧烈疼痛称为活动性激痛。

潜伏性激痛点:患者没有熟悉感的压痛为潜伏性激痛点。潜伏性激痛点可由急慢性损伤或神经根病变而激活。

压痛点≠肌筋膜激痛点。每条肌肉的肌筋膜激痛点都有其特定引传痛形式。肌筋膜激痛点在局部只有不到30%,大部分患者感觉疼痛的部位都在激痛点远处。所以说要诊断出肌筋膜激痛点并非易事。找出肌筋膜激痛点这个罪魁祸首需要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了解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动姿,对分析可能收到损伤的肌肉有很大帮助。诊疗时患者重复损伤的姿势和现在的功能障碍,并在此体位下去触诊激痛点。在静息状态下已经缩短的肌小节无法伸展到正常的长度而紧绷,引发渐增的剧痛,激痛点就更易触诊。

激痛点触诊技巧:在紧绷的肌带上去仔细按压、拨动、寻找点状硬结及压痛点,并注意硬结的大小、形态和活动度及层次。

1,平滑式触诊:以指腹轻用力推按患者皮肤及肌肉,可以感觉到绷紧肌带或结节从指腹下划过。并伴随患者有指认的疼痛点,或见到与肌纤维行走方向一致的抽搐。此法适用于浅表的肌肉,如桡侧肌群损伤。

2,滚动式触诊:用指腹按压某一肌组织横向或左右滚动某一压痛肌束,伴随患者有深压胀痛及条索,并可清楚感触该激痛点的硬度及病变范围大小等。如肱二头肌、头、颈半棘肌等。

3,钳捏式触诊:将肌腹抓握在拇指与其他手指之间来捏拨,可以感觉到紧绷肌带在指下滚过。适用于能捏起来的肌肉,如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

4,深压式触诊:深部肌无法平推时,以指尖在局部朝特定方向用力按压,可以感觉到紧绷肌带或硬结在指尖下滑过,并有患者指引的疼痛。

在触压或拨动某一肌肉时,患者出现剧烈的疼痛,甚至惊跳现象,这就是激痛点。

针刀技术是当今对肌筋膜激痛点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快速刺入肌筋膜处进行减张减压,疏通拨离粘连的软组织,能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是患者能接受的最无痛安全的方法。


针刀斜刺要领是:

紧绷患处皮肤, 激痛处进针刀, 过皮后停三秒, 斜刺留在瘢痕上, 三分钟调切一次, 第三次快出针刀, 术后活动关节, 远期效果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