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科研动态科研动态
颈椎有七,针刀治疗是一。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19-11-21 03:58:28 阅读次数:1796
每个颈椎都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组成。椎体呈椭圆形的柱状体,与椎体相连的是椎弓,二者共同形成椎孔。所有的椎孔相连就构成了椎管,脊髓就容纳其中。 · 1-寰椎 · 寰椎即第一颈椎,因为像个“环”一样,所以叫huan 椎,直接与枕骨相连,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前弓较短,其后(内)面中部有关节面与第二颈椎的齿状突构成寰齿关节;前面中部有前结节,是两侧颈长肌的附着处。后弓较长,其后方有一结节而无棘突;此后结节突向上、后方,是两侧头小直肌的附着处。 第一颈椎段:主要关联头、耳、鼻、喉、脸等。 如发生错位,易患头痛、失眠、视力下降、记忆减退、眩晕、高血压和面瘫等症。 · 2-枢椎 · 枢椎即第二颈椎。它和一般的颈椎相似,但椎体上方有齿状的隆突称为齿突,此齿突可视为寰椎的椎体。齿突根部的后方,有寰横韧带,但此韧带较细小;齿突前面有一关节面与寰椎前弓构成寰齿关节。 第二颈椎段:主要关联耳、鼻、喉、舌、声带、口等。 如发生错位,易患昏眩、偏头痛、耳鸣、胸闷、扁桃腺炎、腮腺炎、鼻窦炎、过敏、失声等症。12 寰椎下关节凹和枢椎上关节突构成了 寰枢关节。 与颈椎相关的 头晕 ——指向的就是寰枢关节。 · 3~6典型颈椎 · 第3—6颈椎为我们常规的典型颈椎。特点:椎体小,左右径宽于前后径。前面和后面均平坦,等深;前者稍低于后者,且其下缘向下延伸,与下一椎体前上部交叠。上面侧向凹陷,有边缘向一侧突出。下面从前向后凹,从一端凸向另一端,有侧向浅凹与下一椎体承接。椎弓根斜向后,上下缘间中途附于椎体,因此上一椎骨之椎切迹与下一椎体等深,但更为狭窄。椎弓板自上而下变窄薄;椎孔大,呈三角形。棘突短而分叉,分支通常长短不一。 上6个颈椎之横突孔提供椎动脉、椎静脉和交感神经之通道。每个突起分前后部,两部借一骨块连接,该骨块上方有一深沟以为脊神经之通道。 第三颈椎段:主要关联咽、颊、肩、横膈等。 如发生错位,易患咽喉炎、咽喉部异物感、牙痛、颈肩酸痛、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实践经验教学班11月29日《北京》开班—点击查看详情 第四颈椎段:主要关联颈部肌肉、咽、臂等。 如发生错位,易患肩酸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甲状腺功能亢进、胸闷、呃逆(打呃)等症。 第五颈椎段:主要关联手肘、食道、气管、横膈膜、心脏等。 如发生错位,易患气管炎、咽喉炎、哮喘、手臂酸痛、心动过速或过缓等症。 第六颈椎段:主要关联甲状腺、食道、气管、心肺、上肢等。 如发生错位,易患上臂或手腕痛、甲状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五十肩、大拇指酸麻痛等症。 · 7-隆椎 · 隆椎即第七颈椎。除了它伸向后方的棘突很长外,其余的结构和普通颈椎一样。由于其棘突很长,末端不分叉而呈结节状,隆突于皮下,而被称为隆椎,它随着颈部的转动而转动,是临床上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我们在低头时看到和摸到颈部最高突起的部位,就是第七颈椎,这是第七颈椎的生理特点。我们常说的清热要穴“大椎”就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第七颈椎段:主要关联甲状腺、食管、气管、心肺、肱肌等。 如发生错位,易患甲状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手臂外侧、中指、肱肌、无名指酸麻痛等症。 颈椎病的针刀治疗 颈椎病的发病涉及两个方面,即骨组织和软组织。在软组织方面,生物力学占有重要地位。众多的研究者都指出,睡眠的不良姿势、长时间的强迫体位、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合理安排等都是引发颈椎病的常见原因;包括头部的频繁活动也会引起寰枕关节和整个颈椎的软组织损伤;颈椎的肌、腱、韧带、关节囊和椎间盘等的轻重外伤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根据生物力学研究:“点头”以寰枕关节为中心;“摇头”以寰枢关节为中心;颈部前屈以C4-5和C5-6为中心;后伸以C4-5为中心。上部颈椎以寰枕椎交界处受力最大;而下部颈椎,即C4-5、C5-6所受应力不仅最大,而且集中。此处不仅有压应力、扭转力,还有剪应力,故此处最易产生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以及包括椎间盘在内的软组织的变性。颈椎的光弹性电测法生物力学研究也证明,该处也是最易产生骨质增生的节段和部位。由此可以推论,颈部软组织损伤是导致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颈椎病病位诊断思路 (一)根据症状,判断病位 根据病人主诉的症状去推断颈椎病的病变部位。 1、头面、五官的症状:如眩晕、头痛、耳鸣、视力模糊、失眠等,其病变部位: 主要在——上下项线之间。 其次在——上位颈椎的后关节、C2棘突旁、C1-5横突 。 2、上肢的症状:如肩、臂、手指的疼痛麻木,其病变部位: 主要在——C4-T1后关节、横突。 其次在——冈上窝、冈下窝、肩胛内上角、肩关节盂外侧和盂下、肱骨内外上髁、腕横韧带等 (二)仔细触诊,精确定位。 在针刀临床中,仅用脑子去看病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手去诊病。仔细的寻找压痛点、条索、硬结,触摸其范围、方向和层次,精确定位,是针刀治疗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我们针刀大夫的基本功。所以,我们检查诊断的时间往往比针刀手术的时间要长,就说明这个基本功的重要性。 颈椎常见病变部位的定位和针刀入路层次 临床上我们把颈侧至颈后部分为:枕部和项部 (一)枕部(颅底上下项线之间) 我们把上下项线之间由后正中线至乳突分为三等份(见上图),临床上我们发现中内1/3交界处和中外1/3交界处,是最常见的损伤点,常可扪及硬结、条索。从解剖上看,前者有枕大神经穿出(相当于枕外隆突旁开2.5cm左右),后者有枕小神经穿行(相当于枕外隆突旁开5cm左右),乳突部有耳大神经穿行。这三条神经卡压常可引起额、颞、枕部的疼痛。此外,上下项线之间还是椎枕肌的附着处,又临近寰枕关节,此处组织的损伤,最易卡压、刺激椎动脉,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而至眩晕。故这三个部位是我们治疗头痛、眩晕的首选治疗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于颅骨面方向刺入,纵行切割,注意不横切。然后将针刀稍抬起,沿颅底骨面向寰枕关节方向稍进不超过1cm进行松解。 (二)项部(颈侧至颈后正中线的区域) 由后正中线向外分为六条纵线(见颈椎后位针刀入路图)。 1、项韧带线:即后正中线,松解项韧带,层次不一定到骨面,可横切。 2、项韧带旁线:即后正中线旁开1.5-2.0cm,此处多为斜方肌筋膜损伤。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于皮肤刺入,不一定到骨面,纵横切割。 3、关节突线:后正中线旁开3-4cm,颈部肌肉最薄弱处,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与骨面呈45°角斜刺,先松解肌筋膜,再达关节突骨面,松解关节囊、并可沿关节突的骨面向内外铲拨。 4、关节突外侧缘线:后正中线旁开4-6cm,当颈侧肌筋膜筋挛时,此处压痛、条索明显。斜向内侧进针,松解关节突外侧缘的肌筋膜、关节囊。 5、横突后结节线:在环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后缘可扪及C6横突后结节,从乳突至C6横突做一连线,在此连线上,从乳突尖一一往下扪,可摸到各颈椎的横突后结节。侧位直刺进针。 6、横突前结节线: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侧位或仰位直刺进针。注意:横突前、后结节均应逐一摸清定准,进皮后先松解肌筋膜,再摸索摆动进针达横突骨面后小幅度的铲切,刀口线始终与人体纵轴平行。 颈椎的针刀操作技巧 颈椎解剖部位比较复杂,有重要神经血管通过,在外行看来,似乎颈椎的针刀操作难度更大。然而,笔者在多年的针刀临床和与同行的广泛交流中,摸索出一套“分层次针刀松解法”,使颈椎的针刀操作变得即安全又有效,痛苦更小。 这种方法的操作要领是: 针刀快速进入皮下,然后分层次突破,先突破浅筋膜,再突破深筋膜,最后到骨面,而不是一刀直刺骨面。每到达一个层次后稍停,不要忙于铲切,而是仔细感受刀下的硬度,一旦碰到硬结,就快速突破。不大幅摆动,不在骨面上刺激。并且,根据患者的感觉调整进针的方向和层次。这种手法的优点是:能松解到各个层次的病灶,又很少损伤和出血,更能最低限度的减轻病人痛苦。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