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科研动态科研动态
从浅筋膜解剖探讨针刀的临床应用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19-06-17 04:31:07 阅读次数:1858


通过对人体浅筋膜及皮下支持带进行解剖实验观察研究,根据其结构关系提出非典型性血管神经卡压理论,并据此提出针刀防治机理。




一、浅筋膜的解剖

浅筋膜是肌的附属结构,是人体皮肤与固有筋膜浅层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在固有筋膜浅层与真皮之间分布有与表面皮肤呈垂直方向的结缔组织,称为皮下支持带。浅筋膜中有皮神经、血管及淋巴管穿行,而它们的主干则位于脂肪较少的最深部,皮下的血管、神经与此皮下支持带交叉穿行。胸、腹部皮下支持带随年龄增长松弛,由于重力影响使皮肤形成沟褶,某些紧致部位,特别见于小腿前外侧,随年龄增长,浅筋膜发生老化增生和退行性变。皮下支持带因老化而弹性改变,引起皮下血管神经通道挤压,而产生临床症状,并与中医经筋和皮部病症临床表现一致。


二、研究方法和结果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男尸1具,常规解剖切皮,沿皮缘切开并拉起皮肤,观察浅筋膜及皮下支持带。

皮肤沿皮缘切开后,显示在浅筋膜浅层有许多脂肪组织,形成大小不等黄色脂肪球,疏松地镶嵌在表浅的筋膜纤维隔内,在腹直肌中下部及髂腰部等丰满部位含量较多。固有筋膜浅层与皮肤之间有许多纵形的束带,即皮下支持带。皮下支持带之间间隔有脂肪,皮下血管神经交叉穿行于其中。在小腿前外侧区的皮肤活动性较小,厚而紧,多毛发,其前下方的皮肤血液供应差;稍用力绷拉切开的皮肤,见皮下支持带分布较紧致;另见浅筋膜疏松,脂肪分布较少。



三、讨论

皮下支持带紧张于固有筋膜浅层与真皮之间,其主要作用是对皮肤的连接、支持和固定。结缔组织性的皮下支持带,其弹性在人一生中有明显变化,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的量以及质的改变,使松弛部位形成沟褶;但小腿外侧的紧致部位浅筋膜发生老化增生和退行性变。皮下支持带因老化而弹性改变,引起皮下血管神经通道挤压,而产生临床症状。上述的血管神经通道挤压与经典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不同,经典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如椎间管的神经卡压、肩胛上神经卡压和腕管综合征等,其卡压的结构基础为:骨管性通道、韧带—骨性通道和肌骨管性通道。皮下支持带增生老化弹性改变,引起皮下血管神经通道挤压,表现为局部弥漫性、广泛性、无通道性,据此笔者根据解剖研究结果,首次提出了皮下血管神经非典型性卡压新概念及理论。


《素问·皮部论》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又曰:“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可见皮部相当于十二经经脉循行部位的皮下组织。有云:“经脉为里,伏行分肉之间,支而横者为络。”可见古代医家已经注意到纵行的输送气血的相关结构有横行的分支,这与现代穿行于浅筋膜及皮下支持带的血管神经不无相关。所谓的气血运行不畅或经脉通行受阻亦包括非典型性血管神经卡压,即为皮部病变,亦即络脉气血运行不畅,皮部失养。

针刀亦针亦刀,在非典型性卡压部位以针刀切之,即在相应皮部通络舒筋。小腿前外侧区皮肤寒凉疼痛,患者中以中老年多见,疼痛严重者需临床求诊治疗。如以皮下支持带增生老化弹性改变引起皮下血管神经通道挤压来进行分析,此即为小腿前外侧血管神经非典型性卡压,病所为足阳明胃经所行之皮部,针刀之针切可防可治。以局部弥漫性、广泛性血管神经非典型性卡压病理结构基础,笔者提出血管神经非典型性卡压针刀治疗方法:以0.6mm针刀密集排刺,或可在皮下筋膜通透扫散。其机理为通络舒筋:在浅筋膜层切断老化失去弹性的皮下支持带及相关筋膜,使浅筋膜的结缔组织及皮下支持带修饰重建,在此过程中针切性损伤产生具有治疗意义的炎症反应,炎症细胞内含有胶原酶,分解老化纤维,并且炎性细胞通过吞噬作用,消除组织碎片。皮下支持带新生重建,弹性增强,浅筋膜结构回复疏松,血管神经非典型性卡压现象得到缓解。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