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知识健康知识
【必看】高热、咽痛、咳嗽、乏力......除了吃药,还能做些什么?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22-12-29 09:09:33    阅读次数:867






“阳了”后,一些人会出现发热、乏力、咽痛、咳嗽等不适,此时可以根据症状服用药物来缓解。除了服用药物,还有什么小妙招?一起来看看。



高热


通常口温大于37.3度、腋温大37.5就算发烧。37.4~38度叫低热,38~39度叫中等发烧,39~41度是高热,超过41度是超高热。高热以上要特别注意合理降温。


多喝水


发烧时多喝水可以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防止虚脱,且有利于通过代谢帮助人体散热。


发热但没有汗时,可以用生姜红糖加葱白煮水喝,红糖20克,生姜3片,葱白两段,加300毫升水,煮沸后热饮。


温水擦浴


用低于病人皮肤温度的温水,一般水温32℃~34℃。擦浴顺序为双上肢一背部>双下肢。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处稍用力擦拭,并延长擦拭时间,以促进散热。温水擦浴过程不要超过20分钟,避免病人着凉。


冰袋降温


放置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每次10-30分钟或遵医嘱,以免局部冻伤或产生继发效应。长时间使用者,应休息60分钟后再使用。



咽痛


按穴位


少商穴


少商穴是人体肺经最末的一个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手指,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主治咽痛喉肿、中风、中暑、昏厥、发热、癫狂、癔病等证。


列缺穴


位置: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处。


取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处即为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双花山楂茶


原料:菊花、金银花、山楂各15g。


做法:将所有原料与500mL水一起放入锅中,煎煮20分钟即可。


小吊梨汤


材料:雪梨1个,银耳半朵,乌梅2粒,冰糖10g,枸杞5g,去核红枣1个。


做法:


雪梨清洗干净去皮(梨皮保留),梨肉切成小块备用。银耳提前用清水泡发,撕成小朵,再用煮开的热水浸泡,盖上盖子焖10分钟出胶备用。将备好的银耳(连同泡银耳的热水)、梨肉、梨皮、乌梅、红枣、冰糖一起放入锅中,加入600ml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煮30分钟。最后加入枸杞,稍煮或关火焖10分钟即可。


盐水漱口


将7.5克食盐溶解在250毫升温水中,每隔3小时漱口一次。注意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漱口水,以免加剧呼吸道干燥。



咳嗽


干咳时,可以将一只生梨挖空,中间放点冰糖,外面放点水一起炖熟,还可以放点百合、金银花。如果什么都没有,3~4个金桔煮水代茶即可。


核桃粥


核桃肉20克,粳米100-200克。将核桃肉洗净捣碎,与粳米同煮成粥,能润肺止咳、补肾固精、润肠通便,但有脾胃湿热或腹泻者忌食。


按穴位


图片


选取通天穴、迎香穴、列缺穴,依次用指尖或指关节点按穴位,每穴按压5-10分钟,可重复做,每日2-3次。


橘络桔梗茶


橘络6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将3味药洗净放入保温杯中,泡15分钟后即可开盖,待水温适口后代茶饮。每日1剂,反复续饮。


款冬花粥


款冬花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款冬花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别在睡前吃止咳药


止咳药之所以能够止咳,是因为它能作用于咳嗽中枢、呼吸道感受器和感觉神经末梢,抑制咳嗽反射。虽然止咳药止住了咳嗽,但会造成呼吸道中痰液的滞留,容易阻塞呼吸道。入睡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使支气管腔变形缩小。在越发狭窄的管腔里,加上痰液的阻塞,会导致肺通气的严重不足,造成人体缺氧。



流鼻涕、鼻塞


按穴位


按揉迎香和合谷可以迅速改善鼻道的通气功能,缓解鼻塞不通症状。


盐水洗鼻


盐水冲洗鼻子,可以把鼻涕、病毒细菌等刺激物冲走,降低局部炎性介质的浓度,有助保持呼吸通畅。


放置加湿器


用加湿器来湿润房间里的空气。或者吸温热的水蒸汽,注意水温别太高,免得烫伤。洗个温水澡也能改善鼻塞。



身体乏力


食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


山药茯苓糕


体质虚弱、体倦乏力、食欲不佳者,取山药粉100克,莲子粉50克,薏米粉50克,茯苓粉30克,白术粉20克,有健脾益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注意保暖


温暖可以促进催产素的释放,也会缓解人的负面情绪。一个热水袋、一条电热毯、一杯热水等,都可以带来温暖■


来源:广东中医药、生命时报、健康时报、中国中医药报、广东卫生信息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公众号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