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轮感染高峰3-5月到来?两类人群或受影响大!2023-02-08
- 社保转移影响养老金?社保转移的五大误区及养老金...2022-08-17
- 没有工作单位,自己缴纳社保划算吗?内行人说出答...2022-08-17
- 医保卡过期?停用?警惕这类诈骗!2022-08-09
腰椎:由内向外侧分割成五条线:棘突线、棘突旁线、关节突线、横突背线、横突尖线(见图-3)。
1、棘突线:即后正中线,有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由棘突进针,达骨面,纵横铲切均可,并可探至棘突两侧松解横突棘肌。棘间韧带紧贴棘突上下缘骨面松解,千万注意深度,不可也没必要过深,因为棘间韧带很薄,粘连较少,治疗时很少有阻力感,否则容易进入椎管,刺破硬脊膜、蛛网膜,或出现脑脊液渗漏,产生颅内低压;或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甚至有可能损伤脊髓。
3、关节突线:棘突最高点旁开2~3cm,以指尖按压、弹拨,可触到增厚之关节囊和增生之关节突。针刀达关节突骨面后先松解关节囊,然后可探至关节突之内、外、上、下骨面,寻找硬结松解。关节突的内侧缘下去是侧隐窝,外侧缘下去是椎间孔外口,所以一定要注意深度。
内侧支:行于小关节连线以内,较细,越过横突根部,经骨纤维管向下,跨越1~3个椎骨,重叠分布于关节连线以内的组织结构(肌肉、韧带、筋膜、皮肤以及小关节、椎板、棘突等)。其中L4、L5内侧支经髂嵴、骶髂关节至骶后。内侧支大部分为感觉纤维。
由此可见,脊神经后支尤其内外侧支在各自的行程中,都分别经过骨纤维管、孔或胸腰筋膜裂隙,由于孔道细小,周围结构坚韧,且腰部活动度大,易被拉伤;或因骨质增生、韧带钙化,使孔道变形变窄,压迫通过的血管神经,从而引起腰腿痛。此外,脊神经后支跨横突向不同节段脊椎小关节和棘突发出的分支解剖位置较恒定,也为非特异性腰痛神经定位诊断提供了解剖学基础。所以临床上腰痛患者关节突的压痛、硬结最多见。例如:患者L3横突部位的疼痛明显,我们得考虑上位的L1、L2甚至T12脊神经后支的卡压;下腰部疼痛的,我们得考虑上位L1、L2、L3脊神经后支的卡压,所以对于腰痛病人,我们不仅要检查疼痛局部的情况,还得检查上位腰椎的横突、关节突等部位。
(四)臀部
2、臀部主要病损部位的针刀松解
1)臀上皮神经入臀点:
刀口线与臀上皮神经走行方向一致垂直皮肤刺入,不一定到骨面,达臀筋膜后刀下有韧性阻力感,纵行切割,横行推摆。
由T12~L3脊神经后外侧支的皮支组成。从起始到终止,大部分行走在软组织中,将其行走过程分为四段、六点、一管。
骨表段:椎间孔发出后(出孔点),沿横突背行走并被纤维束固定(横突点)。
肌内段:进入骶棘肌(入肌点),向下、向外走行于肌内,走出骶棘肌(出肌点)。
筋膜下段:走行于腰背筋膜浅层深面。
皮下段:走出深筋膜(出筋膜点),与筋膜下段成一钝角的转折,向下外走行,穿行于皮下浅筋膜。此段跨越髂嵴,经过由坚强的骶棘肌、腰背筋膜在髂嵴的上缘附着处所形成的骨纤维性扁圆形隧道(骨性纤维管)进入臀筋膜(入臀点)。
入臀后一般分为前、中、后三支,在筋膜中穿行,中支最粗大,最长者可至股后部腘窝平面之上。
所以,臀上皮神经行程中转折多、角度锐、穿过两层筋膜及多处骨性纤维管(出孔点、横突点、入臀点),是臀上皮神经易受损伤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临床手术还发现,臀上皮神经在穿出臀部骨性纤维管处是薄弱处,一旦腰部损伤,臀肌强力收缩而发生局部压力增高,可使筋膜深层脂肪组织从该管向浅层疝出、嵌顿,造成管道变形、狭窄,从而压迫臀上皮神经,产生相应症状。
2)梨状肌上、下孔:
简便定位法:五指自然张开,小指定位于髂后上棘,食指定位于尾骨尖,掌根向股骨大转子尖方向移动、四指逐渐收拢至股骨大转子尖,此时,中指和无名指移动的范围,为梨状肌的体表投影,即中指线为梨状肌下缘,无名指线为梨状肌上缘,中内1/3交界处即为梨状肌上、下孔。
刀口线始终与神经、血管纵轴平行摸索进针,不强求到骨面,遇阻力感,且病人无下肢放电感和剧烈疼痛,即可行切摆手法,但宜少切多摆。
3)坐骨结节滑囊:患者腹下垫枕定位,刀口线与坐骨神经走行方向一致进针达坐骨结节骨面,行纵向铲切。
4)臀部其他肌肉筋膜:刀口线均与肌纤维走行方向平行进针,达骨面后稍提起,根据粘连的层次,行纵行疏割,横行推摆,然后横转刀口,切断部分肌纤维
来源:小针刀医学平台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地址: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两渡河北二路91-1号 电话:0762-629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