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科研动态科研动态
针刀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机理及临床操作技巧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20-05-22 09:37:56 阅读次数:1910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受到卡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经损伤症候群。其被卡压的部位最常发生在腓管处。针刀闭合性手术可以取代西医开放性手术治疗该病,具体针刀治疗方法详见下文内容。
腓管是指腓骨长肌纤维与腓骨颈所形成的骨纤维管道,长度约27mm,腓管入口为腓骨长肌起始部及腘筋膜,一般均为腱性筋膜。腓管的出口可为腱性纤维,可为肌肉,也可为腱肌联合。在腓管内,腓总神经与腓骨颈的骨膜紧贴在一起。


病因病理

针刀医学研究发现,腓总神经卡压是由于下肢小腿部受到外伤或慢性劳损后导致小腿部受到异常的应力,从而引起股二头肌腱、腓骨长肌肌腱在腓骨头的弓弦结合部的应力集中,人体为了代偿这种异常的应力,则会通过粘连、瘢痕及挛缩进行自我修复、自我代偿,当这种修复在人体可代偿范围内时,下肢部异常应力被有效分解,则不产生临床表现,当这种修复代偿超过人体可承受范围时,则形成以股二头肌腱、腓骨长肌肌腱在腓骨头弓弦结合部的粘连、瘢痕及挛缩为点,以此处各软组织(弦)走行方向为线,在下肢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形成立体网络状的粘连瘢痕挛缩,导致下肢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力平衡失调,最终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

临床诊断及表现

慢性损伤的患者开始时主诉小腿外侧疼痛,行走时加重,休息后减轻;随后渐出现小腿酸胀无力、易疲劳,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或消失,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以及腓骨长、短肌不同程度的麻痹,可引起足下垂并且轻度内翻。急性卡压的患者多在一次局部压迫后出现小腿侧及足背感觉障碍、足下垂。腓总神经完全性损伤的患者足下垂行走时呈跨越步,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伸拇、伸趾、足背伸、足内外翻障碍,小腿前外侧肌群萎缩。腓骨颈部叩击时有放射痛,即Tinel征阳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


针刀治疗操作

1、治疗原则:运用针刀整体松解股二头肌腱、腓骨长肌肌腱在腓骨头弓弦结合部的粘连、瘢痕及挛缩(点),辅以手法,松解股二头肌腱、腓骨长肌肌腱等弦(线)之间的粘连、瘢痕及挛缩,从而为下肢弓弦在冠状面、水平面、矢状面上所形成的立体网络状的力平衡失调创造自我修复条件。2、操作方法:(1)体位 仰卧位,患膝屈曲60°。

(2)体表定位 腓管前部与后部卡压点。

(3)消毒 在施术部位,用活力碘消毒2遍,然后铺无菌洞巾,使治疗点正对洞巾中间。

(4)麻醉 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

(5)刀具 Ⅰ型4号直形针刀。





 (6)针刀操作(图)  

①第1支针刀切开腓管后部的卡压点 在腓骨头颈交界的后方点定位,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腓骨纵轴呈45°角,与腓总神经走行方向一致,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直达腓骨头颈交界骨面,针刀向前下方纵疏横剥3刀,范围0.5cm。

②第2支针刀切开腓管前部的卡压点 在腓骨头颈交界的前方点定位,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腓骨纵轴呈45°角,与腓总神经走行方向一致,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直达腓骨头颈交界骨面,针刀向前下方纵疏横剥3刀,范围0.5cm。

③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3分钟后,创可贴覆盖针眼。



针刀治疗腓总神经卡压 第一次治疗,先松解腰部



按:过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对局部体位压迫所致的病人,也可行局部封闭治疗。但是封闭治疗并未彻底解除神经的压迫,复发率高,而手术治疗后,因其手术瘢痕的影响,对已解除压迫的神经形成二次粘连,导致疾病复发。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该病,主要是以闭合性手术的方式,对腓管进行松解,恢复该部位的力学平衡。因针刀治疗是闭合性微创手术,既能对腓总神经进行有效的松解,又不会出现手术瘢痕引的二次粘连,是临床上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安全性方面,与西医开放性手术相比较而言,针刀闭合性手术是非直视下的一种治疗手段。两种手术的形态学基础都是人体解剖学。针刀手术类似于西医的硬膜外麻醉以及关节穿刺。故只要熟练掌握局部解剖层次及解剖结构,体表定位准确,进针刀时的刀口线与腓总神经的走行方向保持一致,严格按照四步进针刀规程进行针刀操作;在做针刀松解时,针刀先到达腓骨骨面,刀口线方向必须与腓总神经保持一致,针刀松解一定在腓骨骨面上操作,同时如果在实施针刀操作时,患者有窜麻感,要立即退针刀,调整刀口线的方向,重新进针刀,否则可能损伤腓总神经。因此,如果注意以上几点,针刀手术是绝对安全可行的。